首页

黑冰女王高跟踩踏视频

时间:2025-05-30 02:58:28 作者: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探什么?怎么去?有何难? 浏览量:13093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探什么?怎么去?有何难?

  记者 马帅莎

  5月2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这是中国首次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也是继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之后,中国再次实施行星际探测任务。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白国龙 摄

  天问二号任务将完成哪些目标?探测器如何飞往小行星?与探月、探火相比,此次任务有何新难点?工程有关专家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作出解读。

  探什么?

  根据规划,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多项任务,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工程目标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春亮表示,希望实现小行星采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并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

  科学目标方面,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韩思远表示,天问二号探测器搭载了11台科学载荷,将对目标天体的地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可能存在的喷发物以及轨道力学等方面开展研究。

  “在取得小行星样品后,我们还将对样品物理特性、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开展研究测定。”韩思远说,我们希望通过天问二号任务实施,能够在这两类小天体的认知、起源、演化等方面取得科学研究突破。

  怎么去?

  据了解,天问二号任务整个飞行过程复杂且精细,共包含13个飞行阶段,设计任务周期长达10年左右。

  其中,小行星2016HO3采样返回任务共分9个阶段。完成发射后,天问二号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随后探测器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并在近距探测段“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

  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并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此后,主探测器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有何难?

  此前中国已成功实施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火星“绕、着、巡”探测,但天问二号任务主要针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开展探测活动,探测目标不同,也带来新的技术难题。

  一方面,科学家目前对于小行星2016HO3的自转速度、表面状态等具体情况尚存一定不确定性,这为天问二号任务带来艰巨又复杂的挑战。韩思远表示,对此,工程将采用“边飞边探边决策”的策略,以应对目标天体特性不确定等难题。

  另一方面,不同于月球采样和火星着陆,小行星附着与采样是在弱引力条件下进行。韩思远指出,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判断,小行星2016HO3的平均直径约41米,几乎处于零重力环境,加之小行星处于高速自转状态,探测器需在这种复杂条件下,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稳定附着及采样,任务难度巨大。

  此外,天问二号任务距离跨度大也为其增添挑战。完成小行星采样任务后,天问二号主探测器还将与返回舱分离,花数年时间飞往主带彗星311P。小行星2016HO3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主带彗星311P距离地球约1.5亿至5亿公里。韩思远称,距离地球远、多目标探测、任务周期长,对轨道设计、能源管理、智能控制以及探测器工作状态的长寿命、高可靠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国家航天局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推动星际探测征程接续前进,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工程全线攻坚克难,协同攻关,确保了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期待天问二号按计划完成各项探测任务,取得更多原创科学成果,揭开更多宇宙奥秘,增进人类认知。(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冰雪经济,乘着“冬”风“热”起来

烟雨江南,丝竹悠扬。走进苏州太仓的江南丝竹馆,穿过回廊,常常能听到一阵阵空灵悦耳的丝竹之声。丝弦与竹管的和谐交织,仿佛诉说着百年的风雅故事。

马来西亚庆祝独立67周年

肩负大会护航重任,蔚来ET7的安全品质自然也不容小觑。蔚来ET7此前已获得Euro 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五星安全评级,并在全宽刚性壁障等分项测试中取得满分或接近满分的好成绩。同时,ET7还搭载了全球性能最强的量产激光雷达以及中国首个全栈自主开发悬架控制系统,带来业界领先的领航辅助驾驶体验,可以最大程度守护出行安全。

中国产C919和ARJ21飞机 首次亮相新加坡航展

下一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商务局将继续推动各区呈现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中医文化市集,为市民提供集健康、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丰富体验。(完)

“新中式”订单火爆 浙江旗袍小镇冀接“泼天富贵”

1.6公里的府前大街上,来自天津市蓟州区、河北省迁安市、兴隆县和北京平谷的29组、2000人的表演队伍踩着沿街播放的节日乐曲节奏,开始行进式表演。在“欢乐京津冀·一起向未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创未来”等醒目标语伴衬下,有近百年历史的渔阳花鼓、北方汉族四大秧歌之一的迁安地秧歌、唱跳一体的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兴隆蹦跶会和北京平谷的刘家店舞龙、峪口杂耍、华山小车会、镇罗营高跷、金海湖旱船、夏各庄霸王鞭等表演队伍,分成两大组团同时表演,他们或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或满身行头扮相夸张;表演者手持渔阳大鼓、彩扇、红绸、灯笼、腰鼓、花环等道具,或扭或跳,或唱或逗,尽展才艺,各亮绝活儿,尽情挥洒着内心的喜悦,为到场的数万名京津冀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中菲再次合作 遣返40余名在菲从事离岸博彩业中国公民

随着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新能源出力波动性日益增强,对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直言,目前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尚难以完全适应新能源发展需要,导致电力运行高峰时段顶峰能力不足与低谷时段消纳问题并存,成为影响电力供需平衡、制约新能源高效利用的突出问题。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